畜牧業經濟管理學論述題答案
1.試述提高盈利的主要途徑。
答:主要從市場競爭、挖掘內部潛力、加強流通管理及深加工增值等四個方面入手探索途徑。(1)在市場調查和預測的基礎上,進行正確、合理的決策,制訂長期戰略目標,明確企業的發展方向,減少生產的盲目性。
(2)重視科學技術,應用先進生產工藝,提高企業的設備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
(3)加強職工素質教育,提高職工的業務素質,提高勞動生產率。
(4)提高畜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加強市場管理,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加銷售收入。(5)嚴格控制各項費用支出,降低各種耗費,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6)在流通領域中,減少中間環節,降低銷售費用。
(7)發展畜產品加工業,進行畜產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
2.試述發展我國飼料業的主要措施。
(1)大力開發能量和蛋白質飼料資源;(2)挖掘耕地潛力,增加飼料產量;
(2)飼料工業必須不斷適應養殖業生產的現實特點,生產適銷對路的飼料產品;
(3)加強宣傳、推廣和服務工作,抓好產品質量,提高綜合效益;
(4)通過并購、托管等多種形式,實現資源重組,形成企業集團化;
(5)加大科技投入,以科技創新助推飼料業發展;
(6)加速飼料業標準化進程,解決好飼料安全問題;
(7)推廣應用各種青貯和氨化秸稈飼料;(8)利用國際市場調節盈缺,做好宏觀調控工作。
3.畜牧企業經濟效益主要分析哪些方面?
答:畜牧企業經濟效益主要分析以下幾個方面:
(1)生產結構分析(2)飼料消耗分析(3)勞動力利用分析(4)資金利用分析(5)計劃完成情況分析(6)工作和產品質量分析(7)產品成本分析(8)投資效果分析
4.論述我國畜牧業生產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答:我國畜牧業生產結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1)畜牧生產結構高耗低效,資源利用率低,嚴重制約了畜產品供給能力的增長;
(2)豬的比重過大,與我國飼料生產供應現狀很不協調;
(3)畜產品種類單調,質量不高,難以適應消費需求的變化;
(4)地區布局與資源分布不協調,資源利用不充分。
應采取的對策:
(1)調整畜牧業生產結構,穩定發展生豬和禽蛋生產、加快發展牛、羊肉和優質禽肉生產、突出發展奶類和羊毛生產;
(2)繼續深化畜牧業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畜牧業全面發展;
(3)調整種植業結構,建立“糧食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三元種植業結構體系;
(4)堅持以節糧高效型畜牧業生產結構的道路;
(5)開發利用草場資源,建立人工草地,大力發展草食動物的生產;
(6)加強畜牧業生產布局,有計劃、有重點地建設一批畜牧業商品生產基地;
(7)積極發展家禽生產,在穩定禽蛋生產基礎上,大力提高禽肉在肉類中的比重;
(8)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畜禽品種改良步伐,提高畜禽飼料轉化和產出能力;
(9)建立與畜禽結構調整相適應的投資政策、財政政策和價格政策體系。
5.試述降低畜產品成本的途徑。
答:(1)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單位產品中勞動報酬的支出;
(2)科學養畜,合理使用各種原材料,提高飼料報酬,降低單位產品中飼料、燃料、畜藥以及各種原材料的消耗;
(3)充分利用各種機具、畜舍等固定設備,提高固定資產利用率,減少單位產品折舊費;嚴格控制間接費用,節約非生產性開支,精兵簡政,改善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節約企業管理費用。
6.論述畜牧業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
答:經濟體制,它包括生產經營方式、組織形式、管理制度與管理方法、責權利關系等。畜牧業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為:
(1)突破生產經營方式上過分集中和分配上的平均主義,實行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2)改革畜產品統派統購制度,實行購銷體制和價格管理體制兩放開;
突破條塊分割體制,開展畜牧業橫向經濟聯合和聯系。
7.論述畜牧業在經營管理工作中運用科學方法進行經濟活動分析的意義。
答:(1)經濟活動分析是企業正確認識經營現狀,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2)經濟活動分析可以使企業計劃不斷完善,對其經濟活動實行更有效地計劃管理;(3)企業經濟活動分析也是企業實施組織、領導和控制等職能的重要手段;
(4)開支企業經濟活動分析,可以增強企業活力;
(5)經濟活動分析可以提高其經濟效益。
8.論述我國畜牧業產業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
答:存在的主要問題:(1)產業化內部利益分配機制不完善(2)龍頭企業優勢不明顯,一體化、集團化程度不高(3)產業化管理條塊分割,政策引導失當(4)畜產品加工業嚴重滯后
對策:(1)加強政府對畜牧業產業化發展的政策引導(2)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
(3)充分發揮科技在畜牧業產業化發展中的作用(4)大力增加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投入
(5)完善利益聯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