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山東農業總產值破萬億元 厲害在哪?
1月20日,經國家統計局確認,2020年山東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0190.6億元。這是山東農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萬億,也讓山東成為全國首個農業總產值過萬億的省份。其實,作為農業大省,山東農業總產值已經連續多年位列全國第一。此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山東農業總產值連續多年領跑全國
記者從山東省統計局了解到,2020年,山東全省農業總產值達到10190.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0%,增幅提高2.2個百分點。其中,種植業產值5168.4億元,占比為50.7%;林業產值214.2億元,占比為2.1%;牧業產值2571.9億元,占比為25.2%;漁業產值1432.1億元,占比為14.1%;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804.1億元,占比為7.9%。
按照此前官方數據,2019年,山東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9671.7億元,占全國的7.8%;第一產業增加值5116.4億元,占全國的7.3%;農產品出口額1234.5億元,同比增長7.3%,三項指標均連續多年居全國首位。
2018年發布的《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現代高效農業專項規劃(2018—2022年)》提到,2017年,山東農林牧漁業增加值達到5158.7億元,居全國第一。同時,規劃提出,力爭到2022年,山東農業新舊動能轉換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1萬億元以上。
從現在公布的數據來看,山東已提前兩年完成了這一目標。
山東農林牧漁厲害在哪?
作為農業大省,山東農業發展勢頭強勁。
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山東糧食連年豐產,近年來總產穩定在1000億斤以上。全省糧食產業涵蓋了小麥粉、大米、食用油、糧油食品、玉米深加工及釀造、飼料等,產業門類齊全。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偉曾說,山東在糧食產業發展上,有著地理區位優越、物質資源厚實、起步推進較早、產業覆蓋面廣等基礎優勢條件。
據國家統計局山東調查總隊數據,2020年,山東糧食總產量穩定提高,糧食單產實現新突破,糧食播種面積保持穩定。2020年,山東糧食總產量5446.81萬噸,比上年增加89.81萬噸,增長1.7%,增幅比全國高0.8個百分點。
在林業方面,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省林業局副局長馬福義在2020年6月29日的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說,目前,山東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4%,已創建國家森林城市17個、省級森林城市15個。同時,山東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推廣林果、林藥、林苗、林菌等高效種植模式,加快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作為畜牧業大省,山東畜牧業產業基礎好、發展質量高,常年肉蛋奶總產量占全國十分之一。日前,山東省畜牧局規財處二級調研員孫濤在接受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山東規模養殖比重達到76%,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9%,80%的肉雞、90%的蛋雞實現全程機械化養殖,畜禽良種覆蓋率達到92%,科技貢獻率達到65%以上,是京津滬浙等重點地區的主要畜產品供應基地,禽肉出口占全國的50%以上。2020年,全省肉蛋奶產量1444萬噸,穩居全國首位。
作為漁業大省,近年來,山東加快推進“海上糧倉”建設,不斷鞏固提升山東海洋漁業的優勢地位。山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敬東曾在省政府發布會上公布數據:2019年,山東漁業經濟總產值為4123.2億元,占全國的15.6%,其中漁業產值為1474.0億元,占全國的11.4%。水產品總產量823.3萬噸,占全國12.7%。漁民可支配收入2.3萬元,比全國高2413元。
“十四五”山東農業要這么干
“十三五”期間,山東尋求突破,由農業大省向現代農業強省轉變,以約占全國6%的耕地和1%的淡水,生產約占全國8%的糧食、11%的水果、12%的蔬菜、13%的水產品,成效顯著。“十四五”期間,山東農業要如何發展?
在山東“十四五”規劃中,把現代農業強省建設作為“九個強省突破”之一,提出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農產品深加工全產業鏈優勢更加鞏固,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取得顯著成效。
在2020年年末的山東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要以更大力度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健康有序推進“五個振興”。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種子工程攻堅行動。著力培育農業全產業鏈,著力推進鄉村建設行動,著力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著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2021年1月17日召開的山東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山東發展正處在多重機遇疊加的黃金期,“三農”工作面臨難得的歷史性機遇。同時,外部環境嚴峻復雜,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世界動蕩變革,農業產業鏈供應鏈受到沖擊,面臨的風險挑戰前所未有。困難孕育希望,挑戰蘊含潛力。
這次會議上還提出了今年“三農”工作的十一項重點任務。其中提到,確保糧食穩產增產是今年農業工作的頭等大事,必須確保完成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目標。要推進糧食安全保障地方立法,創新糧食生產激勵機制,優化糧食核心區、主產區、功能區布局。抓好生豬產能恢復,加快海洋牧場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