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肉制品進口量逼近千萬噸大關,同比增長超6成 |農財數讀
豬肉產能不足、豬價走高,應該怎么辦?除了積極地擴產、復產來增加供給,國家層面也加大了肉制品進口的力度,并通過儲備肉投放來緩解豬肉漲價帶來的壓力。今天農財數讀就和大家一起來看看2020年肉制品進口以及儲備肉投放的情況。
進口肉制品連續兩年大幅增長
2020年增速超60%
長期以來的飲食習慣決定了中國消費者肉類飲食的偏愛,鮮肉是普遍的選擇,在非瘟發生前凍肉進口量保持了相對較低的水平,2017年和2018年,肉及雜碎進口量分別為409.9和421.7萬噸,其中豬肉進口量分別為121.7萬噸和119.3萬噸。
從2019年開始,非洲豬瘟對豬肉供給和肉價的影響開始顯現,進口肉作為調控手段之一開始迅速增加,全年肉類及雜碎進口量達到617.8萬噸,同比增長46.5%;其中豬肉進口量210.8萬噸,同比增長76.7%。
圖片
2020年國內生豬產能迅速回升,但生豬產能轉化為豬肉還需要時間,豬肉供給仍然存在缺口。從進口肉數據來看,繼續增長的進口量足以證明。2020年豬肉進口量達到438萬噸,同比增長超過107%;肉類及雜碎進口量達到991.2萬噸,同比增長超過60%,史無前例地逼近千萬噸大關。
圖片
近年來,國際疫情形勢不斷變化,我國進口肉來源也在發生變化,2018年,我國最大的冷凍豬肉供應國是德國,2020年9月,德國發生非洲豬瘟,我國暫停了對德國豬肉的進口,原本德國豬肉在我國占據的市場份額就轉移到了其他國家上。2019年我國進口的豬肉和雜碎主要來源為西班牙、德國、美國、丹麥和荷蘭這五個國家,進口豬肉和雜碎合計313萬噸,同比增長45.2%,從上述五國進口豬肉和雜碎211萬噸,占進口量的67.4%。
圖片
根據中國農業和農村事務部數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進口豬肉中美國占19%,西班牙占17%,德國占14%。2020年中國成為俄羅斯肉類的最大出口國,中國市場占俄羅斯肉類出口總量37%。俄羅斯2019年2月開始向中國出口禽肉,根據統計,總額增長0.8倍達到2.65億美元。2020年,中國自美進口豬肉也增長了223.8%。
圖片
全年儲備肉投放38批67萬噸
2021年成交率不足40%
從2019年9月份開始投放中央儲備肉,商務部數據顯示,2019年全年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14萬噸,不難看出,國家對于豬價和肉價調控的力度與決心。2020年儲備肉投放力度進一步加大,經過統計全年共投放38批67萬噸儲備肉,除10月、11月未投放外,其余月份均有數批次投放。
圖片
從儲備肉數量來看,67萬噸與2019年全年豬肉4225萬噸的產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更不要說2018年5404萬噸的數據,但是對豬價與肉價還是具有一定的調控作用。
我們將儲備肉投放的數據與新牧網全年豬價指數放在一起來看,儲備肉投放量與豬價成正相關,當豬價指數居于高位的時間,儲備肉投放量明顯提升,而豬價在10-11月相對回落的時候,儲備肉暫停投放。
2020年市場對儲備肉的歡迎程度較高,以12月17日投放的儲備肉為例,投放2萬噸成交1.57萬噸,成交活躍,成交率達到78%。2020年全年基本都保持了較高的成交率,也表現出市場對凍肉的需求。但是進入2021年,情況發生了變化,國內發生多起冷鏈攜帶新冠肺炎病毒的情況,大眾對凍肉的接受度下降。從2021年1月份的兩次儲備肉拍賣的情況即可看出。
圖片
圖片
2021年一月份兩次儲備肉投放成交率直接腰斬,分別為32.4%和37.9%,與2020年形成鮮明反差。據行業人士分析,一方面是受疫情影響,另一方面是儲備肉投放品種與市場需求存在偏差,導致流拍比重增大。以1月7日數據為例,占比最大的帶骨肉類成交量由12月17日的97.57%暴跌至16.19%,帶動成交率大幅下降。但行業人士對凍肉的市場仍然較為樂觀,從供需關系來看,豬肉缺口仍然存在,進口凍品依舊是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