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畜牧獸醫工作2020年“成績單”和2021年“路線圖”
一、總序
2020年,山西畜牧獸醫工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指導,全面貫徹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的總體布局和要求,以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為抓手,以提質增效為方向,大力實施“特”“優”戰略,突出抓好生豬生產、奶業振興、雁門關農牧交錯帶、晉北肉類出口平臺等重點工作,為“十四五”期間全省畜牧業轉型出雛型奠定了基礎。
預計2020年末,全省生豬存欄560萬頭,同比增長24.1%;其中能繁母豬63萬頭,同比增長29.4%;生豬出欄824萬頭,同比增長11.4%;豬肉產量63.5萬噸,同比增長11.8%,能夠如期完成國家下達的生豬存欄500萬頭、出欄800萬頭目標任務。家禽存欄14000萬只,同比增長15.4%,出欄16900萬只,同比增長20.2%。牛存欄115萬頭,同比增長10.8%,牛出欄47萬頭,同比增長4.9%;羊存欄963萬只,同比增長10.8%,羊出欄565萬頭,同比增長1.9%。全省豬牛羊禽肉、蛋、奶總產量分別可達101萬噸、111萬噸、113萬噸,同比分別增長12.3%、0%和23.1%。畜牧業生產總體向好,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有效保障市場供給。
二、2020年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1. 著力穩定生豬生產
一是抓好生豬轉型升級。印發《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加快生豬產業轉型升級行動方案》,加大生豬生產扶持力度,加快推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
二是抓好生豬生產目標任務落實。依據農業農村部和省委省政府下達的生豬產能恢復目標任務,按照各市生產能力,印發《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關于印發2020-2021年生豬生產任務目標的補充通知》,將生豬存欄500萬頭,出欄800萬頭的總任務分解到11個市人民政府,全面壓實地方責任。
三是支持生豬發展規模養殖。爭取中央資金2700萬元和省級資金2400萬元在全省建設了80個生豬標準化示范場。安排資金3000萬元用于扶持三個生豬養殖標桿項目建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四是對生豬貸款進行貼息。聯合省財政廳印發《2020年山西省穩定生豬生產貸款貼息實施方案》(晉農計財發〔2020〕37號),對具有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的種豬場、年出欄500頭以上的規模豬場進行貼息,貼息時間為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五是對生豬調出大縣進行獎勵。2020年爭取中央財政支持山西2199萬元,對高平、太谷、澤州、陽高生豬大縣進行獎勵。
六是抓好日常調度。按月調度全省3600個生豬規模場生產進度,按時向農業農村部報告生豬產能變化情況。
七是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產業。印發《山西省發改委 山西省農業農村廳關于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的通知》,引導民營企業發展生豬生產及相關產業,促進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保障生豬生產和豬肉等肉類產品供應。
2. 著力推進奶業振興
緊密圍繞乳品產業集群和奶業強省建設,一是做好規模牧場升級改造。按照2020年度中央50個家庭牧場建設任務目標,安排資金2500萬元,制定50個家庭牧場補貼資金項目指導意見,資金已下達項目單位,目前正在實施當中,年底前完工。二是做好奶牛生產性能測定。重點對113個規模牧場3萬頭泌乳牛開展了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全面提升奶牛科學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三是做好日常調度。圍繞全年穩產保供總目標,指導調度全省生鮮乳生產、運輸和經營狀況。四是做好生鮮乳質量安全專項整治。按照農業農村部統一部署,開展全省2020年度生鮮乳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和生鮮乳質量安全專項整治行動,全年共開展生鮮乳檢測810批次,第三方檢測單位已在我省抽檢完畢,檢測結果于年底反饋。
3. 著力推進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范區建設
一是穩步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雁門關區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穩定糧食產能的基礎上,適度調減籽粒玉米種植面積,引導農民大力發展飼草和經濟作物種植,糧經飼比例從2016年的64:16:20調整到2019年的50:19:31。
二是強勢推進飼草產業化發展。2020年,雁門關區飼草種植面積達到197萬畝,其中苜蓿、青貯玉米、燕麥草等三大優質飼草種植面積164萬畝,飼草總產量達到330萬噸,青貯總量達到156萬噸,干草量達到25萬噸,草業總產值達到9.85億元。朔同飼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已建成高產苜蓿生產基地20萬畝,千畝以上集中連片的苜蓿基地48處,集中連片300畝以上的燕麥草基地達60處。飼草社會化服務組織發展到了236家,擁有大型飼草機械214臺套,中小型飼草機械6630臺套;其中飼草種植企業169家,占全省的92%,飼草加工企業47家,占全省的92%,飼草種植加工一體化龍頭企業20家,占全省的74%。五年來,針對三大類14種飼草(料)的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達到7000萬元以上,補貼機具7000多臺。
三是不斷做強做大草食畜牧產業。雁門關區大力發展奶牛、肉羊和肉牛三大優勢產業,以優勢畜牧產業發展為依托,不斷推進現代化畜牧產業。2020年區域內肉羊、肉牛出欄量分別達到1017萬只、30萬頭,奶牛存欄29萬頭,分別占全省的72%、43%、77%;2019年以草食畜為主的畜牧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5.2%,農民人均收入來自飼草產業和畜牧業的比重達到48%。草食畜牧業發展優勢明顯。草食畜生產基地建設扎實推進,整合京津風沙源治理、草畜一體化建設、畜牧業提升工程和家庭牧場建設等項目,目前草食畜規模養殖場達到3338個,規模化率達到50%。建設綠色生態牧場120個,加快推進全區畜牧產業轉型升級。草食畜產業經濟效益得到明顯提升,通過提高飼草質量、運用凍精技術等措施,成年母奶牛年平均單產由6.5噸提高到8.4噸左右,全區奶類產量達到70萬噸以上,較2016年提高了9.3%,6月齡出欄肉羊日增重2.5公斤,頭(只)平均效益達到5000元、300元。
四是加快發展特色產業。雁門關示范區因地理氣候條件,一直以來都是我省雜糧雜豆的優勢產業基地,目前已經建成雜糧、馬鈴薯、中藥材、蔬菜、特色果品等五大特色品牌農業基地。右玉“生態羊”產區被評為第三批山西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懷仁的肉類交易中心已經建設完成。截至2020年初,雁門關示范區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44個,占全省的29%;全區獲得“三品”認證的企業582家、產品1078個,“三品”產地面積達到382萬畝,特色產業等“三品一標”認證農產品比重達到38.3%,比2016年提高11個百分點。2020年雁門關示范區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占全省的1/4以上,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值之比達到1.2:1,比2016年提高了0.7個百分點。
五是推進綠色生態保護。2020年全區草林面積占到國土面積的78%以上,超過目標18個百分點,比2016年提高24個百分點,25度以上坡耕地及嚴重沙化地基本實現了“應退盡退”;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3%,比2016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大同、朔州市的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位居全省前三。
六是示范區發展走向法制化。完成《山西省促進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發展條例》的立法工作,并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該《條例》的頒布具有重要的首創意義和現實意義,是我國第一部用于規范農牧交錯帶建設發展的地方性法規,在雁門關示范區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牌意義,使雁門關區發展走上了法制化軌道。
4. 著力推進“北肉”出口平臺建設
一是初步搭建“一港一會”交易平臺。大同國際陸港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冷凍及普貨倉儲區等設施建成投用,保稅物流中心(B型)于2020年9月25日通過國家驗收。懷仁肉類交易中心已于今年8月建成投用,并在此成功舉辦了第三屆懷仁羔羊肉交易大會。
二是拓展優質肉類市場。“北肉”平臺生豬肉源基地“呂糧山豬”經福布斯世界紀錄認證為“蛋白質含量最高的豬肉”,2020年在京津冀新開門店12個;肉羊基地金沙灘、朔美羊和長治云海凍兔肉獲得“圳品”認證,汾西縣朝陽食品公司75噸冷凍雞尾實現我省首次直供香港,我省優質肉品進入京津冀、粵港澳消費市場步伐加快。
三是啟動外銷型畜產品基地建設。省級拿出1000萬元資金支持建設10個外銷型肉源基地,平臺建設標桿項目大同駿騰公司“6000萬只肉雞屠宰生產線”項目正式投產。截止目前已6個海關備案注冊基地,3個基地啟動供港活畜貿易程序。
四是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大同海關技術中心拓展肉類檢測功能,建成了一流肉類進出口檢疫檢測中心。山省農業農村廳廳與太原海關簽訂合作備忘錄,按照肉類出口質量要求,對外銷型畜產品基地共同加強肉類出口質量安全監管,形成內、外動物檢疫工作合力。
五是推進服務創新工作。建立了以海關、商務、農業農村部門相關專家組成的專家團隊,指導平臺建設相關工作。組織省內龍頭企業引進和培育畜禽優良品種,大象、長榮公司簽約分別從美國引進1844頭PIC種豬、1010頭海波爾種豬。
5. 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
一是嚴格落實各方防控責任。組織召開非洲豬瘟聯防聯控機制等視頻會議,繼續落實各級政府對本地區非洲豬瘟防控負總責、主要責任人是第一責任人的屬地管理責任,強化部門監管責任,督促指導養殖、販運、交易、屠宰、加工等落實防疫主體責任。
二是強化基礎免疫。印發《2020年山西省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全面組織各市開展春、秋季集中免疫和常年補免工作,共免疫5.56億頭(只)次,應免免疫密度達到100%,做到了應免盡免、不留空檔。
三是強化監測預警。充分利用現有動物疫病屬地網格化管理工作機制,累計排查生豬4.88億頭次。通過采取非洲豬瘟專項監測、飛行監測及集中監測等形式,共監測樣品45.25萬份。強制免疫病種抗體合格率遠高于國家規定標準,構建了牢固的免疫屏障。對檢出的監測陽性樣品嚴格按照應急實施方案要求,及時進行了規范處置。
四是嚴格調運監管。重新規劃13個運輸動物及動物產品入晉道口,積極爭取資金619.81萬元用于指定道口建設,并以山西省政府名義發布《關于指定運輸動物及動物產品入晉道口的通告》,實行入晉動物及動物產品指定通道準入機制;聯合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開展違法違規調運生豬專項整治及專項打擊百日行動,查處違法違規運輸車輛79輛,移交違法違規調運生豬案件11起,取締備案車輛1輛,有力震懾了違法份子的囂張氣焰。
五是抓好動物檢疫工作。積極規范動物產地檢疫出證行為,嚴把動物屠宰檢疫關口,分別實施產地檢疫、屠宰檢疫畜禽2.81億、1.83億頭(只),檢出病害動物86.35萬頭(只),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有效防止病害動物及其產品流入市場。
六是著力提升綜合防控能力。成功舉辦“第二屆山西省動物防疫、動物檢疫職業技能競賽”,充分調動基層動物防疫隊伍的工作熱情,提升防疫服務本領。山西在全國兩項比賽中均取得團體第5名的好成績,6名參賽選手中4名獲得全國農業技術能手、2名獲得優秀獎。舉辦2020年全省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演練,提升各級處置突發重大動物疫情的能力。補助291萬元,在9個生豬大縣設立97名特聘動物防疫專員,強化基層動物防疫技術力量。
6. 著力加強飼料獸藥監管
一是全力保障飼料獸藥生產供應秩序。努力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對獸藥飼料生產的影響。加強市場的供需監測,推動養殖環節飼料產銷對接,簡化通行證辦證程序,開通熱線電話,指導各市縣進行糾正和解決有關問題。山西的做法得到了農業農村部的充分肯定,在全國飼料子系統培訓班上作了典型發言。
二是強化飼料獸藥質量安全監管。承接取消許可后新獸藥臨床試驗、飼料委托加工等備案和服務指導工作。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獸藥飼料生產企業現場監督檢查,現場檢查11個飼料生產企業、7個獸藥生產企業,實施嚴格現場核查等程序,提高生產企業質量控制水平。全面落實獸藥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實施《山西省飼料質量安全抽查檢測工作規范》、《2020年全省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查計劃》、《山西省2020年獸藥質量監督抽檢計劃》,抽取飼料樣品205批次,抽檢獸藥132批次。推進檢打聯動,依法立案查處監督抽檢過程中發現的非法企業和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生產經營者,查處6起獸藥飼料案件,罰款共計3.3萬元,沒收非法所得2.1萬元。
三是大力推進獸藥抗菌藥治理和獸藥減量化行動。組織開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獸藥最大殘留限量》(GB31650-2019)、《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250號)以及落實獸藥休藥期制度宣傳貫徹工作。開展獸藥追溯實施情況檢查活動,確保生產、經營企業100%實施追溯。繼續實施抗菌藥減量化行動試點,在做好2019年試點企業減量化效果評價的基礎上,組織3家企業申報2020年部級減量化試點。四是加強畜牧獸醫領域安全生產監管。制定出臺《山西省畜牧獸醫領域安全生產檢查導則》(試行),在全省建立了畜牧獸醫領域安全監管工作臺帳、安全檢查工作程序、問題整改清單、掛牌督辦清單、建立聯合懲戒和追責問責清單清單制度,堅決防范和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組織對畜牧獸醫領域安全生產情況進行了抽查,向有關市政府進行了及時反饋,督促相關企業進行了整改,消除隱患。組織開展畜牧獸醫領域“安全生產月”活動。印發《關于開展2020年度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專項檢查的通知》,對相關實驗活動實行全過程監管,提高生物安全水平。
●7. 著力加快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
預計到2020年底,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7%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5%以上,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按期完成國家和省政府考核目標,為“十三五”收官之年畫上圓滿句號。
一是糞污處理設施建設成效明顯。制定年度工作計劃,量化工作任務,全省累計扶持2104個規模養殖場配套建設糞污處理設施。2020年,推廣“兩符合,三分離,四配套,五到位”建設規范,指導全省建設763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目前已完成667個;指導建設有機肥處理中心和大型沼氣處理中心40多個,解決散養密集區資源化利用難題。
二是種養結合邁出新步伐。指導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在全省發揮示范引領作用。目前,5個畜牧大縣726個單體項目中已完工668個,完工率達92.01%。組織種養對接,召開種養大縣果畜循環座談會,以“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為主題,圍繞吉縣、隰縣等種植大縣和文水、懷仁等養殖大縣的現狀、有機肥需求和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供需對接,為種養結合開辟了一條新途徑,提出了一條新思路。
三是能源化利用取得新進展。協調指導養殖企業開展沼氣發電和生物天然氣入網,推進全省畜禽糞污能源化利用。太原市尖草坪區山西五豐種養50kW、臨汾市鄉寧縣欣隆養牛專業合作社300kW和洪洞縣山西晉豐綠能240kW等沼氣發電已投入運營;忻州市原平市山西神沐新能源有限公司利用畜禽糞污生產沼氣,除部分用于供熱外,剩余沼氣提純成生物天然氣,壓縮充裝外銷。
四是標準體系逐步健全。在全國率先出臺規模養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規范、在全國率先出臺種養結合,全量還田利用規范,共編制10項相關省級標準。制定生豬等5個畜種的設施建設規范,為養殖場建設提供依據;推廣《規模豬場糞水還田技術規程》《畜禽糞污沼渣基質制備技術規程》等設施農業生產施用沼渣沼液方面的5個地方標準,指導畜禽糞污沼渣沼液還田。
五是典型模式不斷涌現。總結推廣洪洞縣晉豐綠能畜禽糞污集中處理模式,臨猗縣豐淋牧業、平城區天和牧業、高平市瑋源養殖、中陽縣厚通科技等種養結合模式,處理技術全國領先。其中,豐淋牧業的“全量還田”模式被農業農村部列為十大種養結合優秀案例之一在全國進行宣傳推廣。
六是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每年召開省級工作推進會,開展專題培訓,對全省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工作總體部署和全面指導,累計達1000人次。組織省市縣業務人員參加全國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培訓,累計達600多人,學習先進省份經驗,提升了業務水平。
七是工作機制逐步形成完善。組織成立山西省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職責,強化組織領導;形成周小結、月調度、季報告、半年研判和通報機制,加強日常監管;組織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年度省級評估工作,加強督查指導,強化評估考核。
三、2021年工作計劃
總任務
圖片
2021年,山西畜牧獸醫工作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指導,全面貫徹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的總體布局和要求,以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31號)為總抓手,以提質增效為方向,大力實施“特”“優”戰略,突出抓好市場開拓、高質量供給、產業鏈延伸和政策措施保障四方面重點工作,全面推進雁門關農牧交錯帶、晉北肉類出口平臺、肉制品和乳品產業集群發展,奠定“十四五”畜牧業轉型出雛型的基礎,把山西打造成全國優質畜產品生產供應基地和現代畜牧業發展樣板區。
1.抓好畜產品市場開拓
立足推動形成“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堅持“企業引進來、產品走出去”的思路,以市場牽引生產,拓展我省畜產品市場空間。一是抓好北肉出口平臺建設,積極促進國際大循環。實施“一港一會”肉類進出口平臺建設、畜產品基地建設工程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工程。二是開拓國內重點市場,積極促進國內大循環。召開山西特色產品推介會、對接會,開設山西畜產品特色專柜,開展網絡推廣銷售活動。三是開展優秀品牌宣傳。開展優秀畜牧企業和優秀產品評選活動,提升山西畜產品品牌的知名度。
2.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
按照“保生產、保質量、保生態、保防疫、保安全”,全力推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一是保障主要畜產品供給安全。穩步推進生豬穩產保供,加快奶業大省建設,支持雁門關農牧交錯帶建設和沿黃地區發展牛羊設施養殖。二是保障畜牧產品質量安全。開展飼料、獸藥、屠宰、生鮮乳等標準化創建、質量抽檢和全程追溯管理。三是推動畜牧業綠色發展。繼續實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和種養結合提升工程。四是保障動物防疫安全。加強省界13個動物及其產品運輸指定通道建設、動物衛生監督和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建設和獸醫社會化服務試點。五是保障畜牧業安全生產。督促指導飼料、獸藥、養殖企業加強安全生產教育培訓,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排查、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提升企業安全生產能力。
3.抓好畜牧全產業鏈延伸
立足構建產加銷一體發展格局,以十大產業集群為載體,重點補齊加工和流通鏈條短板,盡快形成以龍頭加工企業為牽引,基地與市場相貫通的產業化發展模式。一是培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圍繞發展冷鮮分割肉、調理肉制品、熟肉制品三大類主導產品,布局一批加工企業。二是完善屠宰企業冷鏈體系。鼓勵屠宰企業建設標準化預冷集配中心、低溫分割加工車間、冷庫等設施,配備必要的冷藏車等設備,提高加工儲藏和長距離運輸能力。三是推進主銷區配送體系建設。鼓勵主銷區建設標準化流通型冷庫、低溫加工處理中心、冷鏈配送設施、冷鮮肉蛋奶配送點,推動集貿市場、社區冷鮮肉店等畜產品零售市場建設改造,提高終端配送能力。
4.抓好政策措施保障
一是開展畜牧業招商引資。主動對接發達省份,召開招商引資洽談會,在全國推介山西畜牧業發展的優勢和條件。二是拓展畜牧業融資渠道。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開發畜牧業特色金融產品,充分利用農擔公司職能,建立“銀行+企業+農戶+擔保公司”貸款模式,推進有實力的飼養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滿足養殖業發展資金需求。引導保險公司開展畜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穩定養殖收益。三是建立生鮮乳價格協商機制。由政府引導、行業協會主導、乳品企業和奶農共同參與,根據市場變化合理確定生鮮乳收購價格。完善奶業生產市場信息體系,開展產銷動態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引導生產和消費。四是組織召開畜牧高峰論壇。圍繞生豬、肉牛、奶牛、肉制品、雁門關,在省內、省外召開高峰論壇,研究畜牧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分析市場前景,交流先進技術。五是承辦國家重大活動,承辦農業農村部減抗科技下鄉公益活動暨“科學使用獸用抗菌藥”百千萬接力公益再行動系列活動、國家現代畜牧業發展會議、全國奶業高質量發展培訓,提升山西畜牧業影響力。
(來源: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畜牧獸醫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