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都:水產養殖綠色發展 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3月18日6時30分訊(通訊員 李達元)昨(17)日,筆者從重慶市豐都縣水產站獲悉,該縣漁業正在從傳統漁業向現代漁業邁進,漁業環境得到逐步改善,為此在“十四五”期間,將從拓展稻田種養空間、提升池塘技能水平、大力發展品牌漁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四個方面精準發力,實現水產養殖綠色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豐都縣三建鄉某生態漁業養殖基地。通訊員 李達元 攝
豐都縣三建鄉某生態漁業養殖基地。通訊員 李達元 攝
拓展稻田種養空間
豐都縣水產站站長任明橋介紹,該縣轄區內有宜漁稻田14.9萬畝,綜合種養開發潛力巨大。選擇稻田規模大、基礎條件和水源條件比較好的地方,依托種糧大戶、合作經營組織、龍頭企業,大力開展稻漁工程建設和稻田耕種收宜機化建設,示范推廣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增加稻田綜合種養比重,建立100畝規模“稻(藕、莼)魚(鰍、蝦、蟹、鱉等)”示范基地10個,創建國家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區,提高稻田綜合效益,實現“一田兩用,一水雙收”,達到穩糧促漁、穩產增收、提質增效的目的。
豐都縣包鸞鎮虹鱒魚養殖基地。通訊員 李達元 攝
豐都縣包鸞鎮虹鱒魚養殖基地。通訊員 李達元 攝
提升池塘技能水平
“豐都縣將以高效、節能、減排為著力點,以新品種、新設備、新技術為支撐點,實現對豐都縣4000畝池塘提質增效。”任明橋說。
具體措施:以池塘“一改五化”生態集成養殖、池塘魚菜共生綜合種養、內循環微流水養殖、陸基式集裝箱養殖系統等實用技術實現池塘生態化全改造覆蓋,尾水排放達標率100%。大力優化水產養殖品種結構調整,名優魚占比提高到20%以上。推廣疫苗免疫、生態防控措施,加快推進水產養殖用獸藥減量行動。推動用水和養水相結合,對不宜繼續開展養殖的區域實行階段性休養。推行養殖小區管理模式,提倡種養結合和養殖品種輪養,降低傳統養殖區水域灘涂利用強度。
大力發展品牌漁業
任明橋表示,豐都縣將積極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支持企業積極開展水產品品牌創建和綠色、有機水產品認證工作。將優質、綠色、生態等理念融合到品牌宣傳、包裝設計中,結合各類展會和推介會,重點宣傳和推介,提高豐都漁業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
“同時,支持符合相關條件標準的專業合作社和養殖大戶與縣內外知名漁業企業開展品牌合作,推動貼標銷售、價值增值。”任明橋說。
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任明橋介紹,由豐都縣水產站牽頭,培育和壯大新型經營主體,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協調發展。以冷水魚初加工為主,發展冷鏈加工、冰鮮儲藏等加工水產品,探索特色速食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涉漁產業鏈;將傳統漁業生產與休閑娛樂、觀賞旅游、生態建設、文化傳承、科普教育及餐飲美食等有機結合,推動水產養殖場生態化、休閑化、景觀化改造,發展休閑觀光漁業,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休閑漁業示范基地。
“與此同時,全面提高營銷水平,打通‘線上+線下’營銷渠道,線上通過農村電商等平臺銷售,線下實行定點銷售、配送銷售、‘漁超對接’等多種營銷模式,保證優質產品新鮮供應。”任明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