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個全力”推動畜牧獸醫工作
晉農辦牧醫發〔2021〕63號
為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及廳黨組決策部署,切實做好2021年畜牧獸醫各項工作,山西省農業農村廳制定了《2021年畜牧獸醫工作要點》。現印發各地,請結合實際,狠抓落實,確保各項工作如期完成。
2021年畜牧獸醫工作要點
2021年,全省畜牧獸醫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全面貫徹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布局和要求,按照“保供固安全,振興暢循環”的“三農”工作總思路,緊緊扭住一產高速度高質量發展主題,全力提升畜產品供給、畜牧業發展、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畜產品安全保障、畜牧獸醫工作水平,以強有力的工作蹚出畜牧業轉型出雛形新路子,努力實現“畜牧業新增產值110億元,畜牧業增加值達到417億元左右;新增畜產品85.8萬噸,畜產品總產量達到413.2萬噸”的目標任務。
一、 全力提升畜產品供給能力
(一)大力發展生豬產業。健全生豬良種繁育體系,開展晉汾白豬種質提升創新聯合攻關,實施能繁母豬補貼和生豬良種補貼項目。大力推進生豬規模場建設,新建生豬規模養殖場820個,推動已建成生豬規模場投產達效,完成國家和省去年投資建設的80個養殖場驗收工作。落實生豬大縣獎補政策,對生豬調出大縣前5名進行獎補。開展支持生豬生產發展“17+2”政策落實情況大督查,推動養殖用地、抵押貸款、環評審批等政策落實。全年生豬存欄增加207萬頭,達到776萬頭;出欄增加332萬頭,達到1130萬頭;豬肉產量增加38.9萬噸,達到101.7萬噸。
(二)保障禽肉禽蛋產品供給。培育蛋、肉雞產業聯合體,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中小養殖戶開展專業化生產。培育旗艦型優質蛋品、禽肉加工龍頭企業,創建在國內有影響力的企業品牌。發展畜禽規模養殖,新建肉禽養殖場110個、蛋雞養殖場160個。鼓勵肉鴨、鵪鶉、鴿子等特色禽業發展,開展特色禽業專項調研,制定出臺支持政策。2021年肉禽出欄增加6644萬只,達到23000萬只;禽肉產量增加9.3萬噸,達到32.2萬噸。蛋雞存欄增加800萬只,達到10064萬只;禽蛋產量增加16.2萬噸,達到125萬噸。
(三)夯實牛羊產業發展基礎。千方百計增加優良基礎母畜,推廣“戶繁場育、山繁川育”模式,在東西兩山建設一批牛羊繁育基地,將能繁母畜的比例從50%提高到60%以上。大力推進舍飼養殖,在沿黃19縣推廣適宜于舍飼半舍飼養殖的肉牛肉羊新品種。開展牧區輪牧,季節性休牧和重點區禁牧試點工作,重點在牛羊生產大縣選擇6個縣進行試點,今年要制定方案,劃分區域,取得初步經驗。發展牛羊規模養殖,新發展牛養殖場766個,羊養殖場600個。全年肉牛存欄102.3萬頭、出欄58萬頭,分別增加23萬頭、10萬頭。肉羊存欄1168萬只、出欄690萬只,分別增加199萬只、117萬只。牛肉、羊肉產量分別增加1.6萬噸、1.8萬噸,達到9.0萬噸和10.35萬噸以上。
(四)加快奶業強省建設。支持奶牛規模場發展,新建80個奶牛規模場,改擴建50個家庭牧場。支持開展奶牛聯合育種和后裔測定,實現存欄500頭以上規模牧場測定全覆蓋。提升奶牛選種選配、分群飼養和精準飼喂水平,提高泌乳奶牛單產。鼓勵具備條件的規模牧場開展乳品加工試點。制定出臺生鮮乳價格協調機制,啟動生鮮乳質量第三方仲裁檢測試點工作。做好生鮮乳生產、收購、運輸環節的監督管理,切實抓好生鮮乳質量監管,依法嚴厲查處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督促購銷雙方嚴格履行《生鮮乳購銷合同》,規范生鮮乳經營秩序。推廣試行生鮮乳電商冷鏈直銷新模式。2021年奶牛存欄增加4萬頭,達到42萬頭;奶類總產量增加18萬噸,達到135萬噸。
(五)實施畜牧產業振興工程。加大對脫貧摘帽地區畜牧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做到政策項目、科技服務、金融保險、產銷銜接等幫扶力度不減,持續鞏固脫貧成果。開展扶貧縣畜牧產業“回頭看”活動。摸清已建成畜牧項目情況,分為“鞏固、提升、轉化”三類推進建設。開展“龍頭企業帶萬戶”產業扶貧活動,引入龍頭企業與養殖戶組建聯合體,構建農民穩定增收的長效機制。開展畜牧產業進新村大調研,切實摸清現有村莊發展畜牧產業意愿,并根據環保和土地資源狀況確定各村畜牧主導產業,形成今后畜牧業發展項目清單,扶持各地積極發展特色產業。
二、全力提升畜牧業發展水平
(六)推動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范區建設。制定省級年度行動計劃,組織召開省級領導小組會議,安排部署全年各市各部門工作。加強規劃編制工作,組織5市修訂完善“十四五”雁門關農牧交錯帶建設市級專項規劃,37縣(市、區)制定“十四五”專項實施方案。擴大優質飼草種植面積,全年新增優質飼草10萬畝,培育5個現代牧草龍頭企業,在朔州市打造1個帶動全省輻射全國的省級飼草交易平臺。進一步修訂完善“山西省生態畜牧示范場建設標準”,扶持建設10個高標準牛羊肉源基地、20個優質奶源基地,乳品產量力爭達到90萬噸,肉制品產量達到45萬噸。
(七)加快晉北肉類出口平臺建設。加快陸港出口平臺建設,完成北肉冷鏈加工園1期項目,引進3個以上國內優質肉類精深加工企業。辦好第四屆懷仁交易大會,升級懷仁肉類交易大會為省級活動,交易會覆蓋所有市縣、所有畜種、所有產品。加快文水牲畜交易市場、呂糧山豬等6個已明確的出口基地建設進度,積極與海關部門溝通建設一批符合出口的畜牧業生產基地。力爭全年進出口肉類達到2萬噸以上,交易額達到10億元。
(八)開拓畜產品消費市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區召開山西特色畜產品推介會,組織各類畜產品生產、加工、營銷與當地首農、天津二商等對接。在省內集貿市場、大型商超、農村代銷點等開設山西畜產品特色專柜,集中銷售優質畜產品,全年力爭新增專柜1000個。開展全省知名畜牧產品推介活動,每縣至少推薦一個品牌,利用網絡帶貨形式加以宣傳推廣,形成一批如右玉羊肉、平遙牛肉、上黨驢肉、大同兔頭等區域公用品牌。
(九)推進畜禽標準化養殖。按照“品種優良化、設施現代化、防疫規范化、糞污資源化、產品安全化”的轉型要求,加快推進規模養殖場標準化升級。持續開展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再創建國家級標準化規模示范場4個。支持規模養殖場基礎設施標準化改造,新建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場2536個,規模化養殖比重由2020年的54%提高到57%。加大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的推廣,鼓勵畜牧企業申請“三品”認證。開展現有技術標準清理整頓,杜絕為成果而制定的標準,修改制定一批以適應不同年齡、不同類別人群營養需要的畜禽生產標準。
(十)提高畜牧業機械化水平。加強養殖全過程機械化技術指導,推進畜種、養殖工藝、設施裝備集成配套,支持工程防疫、智能飼喂、精準環控、畜產品自動化采集加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健康養殖和綠色高效機械裝備技術試驗示范,提高飼草料生產與加工、飼草料投喂、環境控制等環節機械化水平。推動將生豬生產所需農機裝備全部列入農機購置補貼機具種類范圍,實行優先補貼,探索生豬生產成套設施裝備補貼新路徑。
(十一)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加大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全省完成698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建設任務。加快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進度,完成高平市、澤州縣、太谷區、山陰縣、應縣5個大縣的項目建設和驗收,基本完成陽城縣和榆次區項目建設任務。在全省統一推行“規模養殖場畜禽糞污處理及消納還田臺賬”,實施規范化管理。完成好農業農村部年度績效評估工作。力爭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8%以上,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96%以上,大型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套率達到100%。
三、全力提升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水平
(十二)毫不忪懈抓好非洲豬瘟防控。落實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及時規范做好疫情和監測陽性處置。嚴格執行監測排查、清洗消毒、調運監管等常態化防控措施,強化養殖、運輸、屠宰、無害化處理等全鏈條閉環防疫監管。繼續開展出欄2000頭以上規模豬場非洲豬瘟全覆蓋監測活動和高風險區域入場采樣工作。實施養殖龍頭企業非洲豬瘟自檢報告制度,實行動物疫情周報,嚴格落實疫情報告、舉報核查等制度。組織開展“大清洗、大消毒”專項行動,建立清洗消毒操作技術規程,針對養殖場戶、屠宰場、無害化處理廠、病死豬掩埋場點等,開展徹底清洗消毒。嚴厲打擊非法使用非洲豬瘟假疫苗有關違規行為。
(十三)扎實抓好其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統籌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結核病和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制定并實施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強化基礎免疫、監測預警和消毒滅源工作,確保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等重大動物疫病應免免疫密度達到100%,抗體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制定強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補”全面實施方案,以縣為單位整體推進“先打后補”試點工作。加大牛結節性皮膚病、非洲馬瘟等防控力度,堅決防范外來動物疫情輸入。
(十四)落實動物防疫主體責任。督促指導養殖、運輸、屠宰、無害化處理等環節生產經營者履行動物防疫主體責任。引導養殖場戶改善動物防疫條件,嚴格按規定做好強制免疫、清洗消毒、疫情報告、畜禽標識等工作。督促規模養殖場戶和屠宰場配備相應的畜牧獸醫技術人員。推進強免疫苗直補改革。
(十五)全面加強動物檢疫和調運監管工作。夯實產地檢疫基礎,嚴格執行檢疫申報制度,規范產地檢疫出證行為,從源頭上控制動物疫病的發生和傳播。嚴把動物屠宰檢疫關,保證染疫動物產品不流入市場。加大屠宰環節“瘦肉精”監督抽檢工作,確保上市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加強動物標識及動物產品追溯體系建設,明確活畜禽移動監管措施要求,促進活畜禽有序規范流通。調度13個動物及動物產品入晉道口建設和運行情況,落實落細查驗工作,構建入省的防疫關。加強運輸動物車輛備案動態管理。
(十六)全面推進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進一步明確無害化處理屬地管理職責,全面落實地方政府、部門監管、生產經營者責任,積極推進無害化處理工作。完善無害化處理體系,指導已建成的無害化處理企業正常運轉,根據畜禽養殖合理布局一批新的無害化處理場,并配套建設收集點,在偏遠山區、散養區、屠宰場分別建設一批無害化處理場。做好無害化處理數據信息平臺對接工作,構建農業農村主管部門、養殖企業(戶)或屠宰企業、保險公司、無害化處理企業四方聯動機制,實現從病死畜禽報案、收集、跟蹤、監督、入庫、處理等環節監管,規范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完善補助政策,明確省市縣各級財政補助比例和內容,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無害化處理場,形成政府主導、社會資本投入、用戶付費的投資運營體系。嚴厲打擊隨意拋棄或加工病死畜禽、套取無害化處理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
(十七)全面實施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和凈化。落實分區防控的各項要求,健全工作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完善分區防控政策措施。全面推行非洲豬瘟無疫小區建設標準,組織開展非洲豬瘟無疫小區建設。推進省級和國家級動物疫病凈化場創建/示范工作,以種畜禽場為重點,優先凈化垂直傳播動物疫病,示范帶動養殖場動物疫病防控能力提升。
(十八)持續強化動物防疫能力建設。抓好市、縣兩級獸醫實驗室續展考核、檢測比對等工作,推進市、縣兩級全部達到生物安全Ⅱ級實驗室建設標準,全部具備分子生物學檢測能力。在生豬和牛羊大縣實施鄉鎮動物防疫特聘計劃,選聘一批高素質的動物防疫專員。做好執業獸醫考試、官方獸醫資格確認和培訓工作。大力推進政府購買獸醫社會化服務,每縣建設1個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為畜牧獸醫工作的有效補充。開展動物防疫機構效能評估工作。
四、全力提升畜產品安全保障水平
(十九)強化飼料質量安全監管。全面落實飼料質量安全管理規范,開展“雙隨機、一公開”飼料生產企業現場監督檢查和飼料質量安全監督抽檢,全年完成監督抽檢200批次。開展養殖環節自配料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強化原料管控,嚴厲打擊非法添加等違法行為,以牛羊為重點開展“三查一打”“瘦肉精”專項整治活動。落實添加劑預混合飼料和混合型飼料添加劑產品備案制度,促進飼料產業提檔升級,加快生物飼料開發應用,支持研發推廣新型安全高效飼料添加劑,指導優化飼料配方結構,促進玉米、豆粕減量替代。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飼料等畜牧投入品生產供應,保障正常生產流通秩序。
(二十)強化獸藥質量安全監管。貫徹落實《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2020年修訂)》,做好過渡期內獸藥委托生產監管,嚴格獸藥產品批準文號現場核查等程序,規范獸藥生產經營活動。實施《山西省2021年獸藥質量監督抽檢計劃》和《動物及動物產品獸藥殘留監控計劃》,嚴厲打擊獸藥中非法添加和非法使用抗菌藥及禁用化合物行為。加強新獸藥臨床試驗執法監督,嚴厲打擊生產經營使用非洲豬瘟假疫苗等違法行為。加強獸藥產品生產、經營環節追溯管理工作,推進養殖環節開展獸藥產品使用追溯試點,大力推進獸藥電子追溯管理。嚴格落實休藥期規定,繼續擴大養殖環節獸用抗菌藥減量化試點,全面落實藥物飼料添加劑退出計劃,減少抗菌藥的使用量。
(二十一)推動飼草產業化發展。落實新一輪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抓好右玉草原禁牧補貼獎補。落實“糧改飼”,大力發展飼草料生產,發展專用青貯玉米和優質牧草種植,全年新增優質飼草種植面積15萬畝左右。實施“苜蓿發展行動”,新發展集中連片500畝以上苜蓿種植30000畝,按照每畝600元標準繼續給予補助。創建提升飼草加工能力,重點扶持2-3個大型飼草龍頭企業,新培育一批規模化飼草加工企業。加強牧草加工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牧草企業建設草棚草庫,配套飼草收獲、加工、貯運等機械設備。創建飼草配送企業,針對封山禁牧地區,力爭每個區域建設1個配送企業。
(二十二)強化屠宰環節質量安全監管。開展屠宰企業“兩項制度”落實情況“回頭看”,清理整頓不達標企業。開展屠宰場標準化示范創建,按照質量管理制度化、廠區環境整潔化、設施設備標準化、生產經營規范化、檢測檢驗科學化、排放處理無害化要求,對現有屠宰場進行限期達標改造,年底改造25個。鼓勵大型養殖企業配套建設屠宰場,推進養殖與屠宰相匹配,今年配套建設屠宰場5個。加強屠宰環節質量安全監管,規范委托屠宰行為,開展風險監測,強化行刑銜接。加強定點屠宰制度,嚴厲打擊私屠濫宰、注水注藥行為。
(二十三)加強畜牧獸醫領域安全生產監管。修訂完善《山西省畜牧獸醫領域安全生產檢查導則》,建立健全畜禽屠宰企業、畜牧獸醫類實驗室、畜禽養殖企業、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企業生產、獸藥生產企業、獸藥經營企業、生鮮乳收購站、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場和畜禽糞污處理企業“一臺帳三清單”制度。扎實開展全省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切實抓好全省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生產企業粉塵防爆整治工作。指導做好畜禽糞污儲存池、沉淀池、沼氣池等糞污處理設施產生的氣體安全防范,沼氣池、液氨制冷屠宰企業等防火、防爆工作。完善動物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組織開展實驗室生物安全監督檢查,防范重大生物安全風險。持續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確保畜牧獸醫領域生產安全。開展“安全生產月”宣傳活動,組織開展應急演練,提高安全生產能力。
五、全力提升畜牧獸醫工作水平
(二十四)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將生產任務分解到有關縣,確保完成畜產品穩產保供任務。加強產業發展項目調度,實行一月一調度、一研判、一通報工作機制,對完不成任務的要約談問責。實行省級處站長聯系市縣工作機制。修改完善“十四五”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指導引領畜牧獸醫事業發展。
(二十五)加強統計監測工作。建設山西畜牧大數據平臺,整合各類統計和信息平臺,與國家和市縣鄉村數據貫通。建立調度監測制度,完善統計監測內容,將畜牧有關內容全部納入范圍,確保應統盡統。推進省部共建及監管監測一體化,加強規模養殖場在直聯直報信息平臺的備案,與行政許可和項目管理等掛鉤。主動對接統計部門,加強信息共享、數據聯通,確保增加值增有實物、加有支撐。
(二十六)加強資金項目管理。梳理總結“十三五”期間畜牧業項目實施成效,摸清家底,找準短板,進一步理清“十四五”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制定資金項目管理辦法,嚴格使用項目資金,嚴格資金撥付程序,嚴格資金監督檢查,確保項目資金規范使用、安全有效。
(二十七)加強畜牧獸醫法治建設。全面落實《畜牧法》《乳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山西省促進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發展條例》等法律法規,廣泛開展法律法規宣傳普及。啟動《山西省動物防疫條例》修改,年底完成修改任務。
(二十八)加強科技支撐。組建豬雞牛羊專家技術團隊,圍繞良種配套良技良法,重點推廣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人工授精、良種選育、微生物發酵、無抗養殖、苜蓿青貯、疫病防控等七項技術。加強與畜牧獸醫技術支撐機構、產業技術體系的協作,開展生豬生產恢復、肉牛肉羊產業發展以及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等重大戰略問題研究調查,推動研究成果轉化為政策措施。與山西科技出版社合作,組織專家編寫群眾喜聞樂見、易學易用的養殖叢書,讓更多農戶加入養殖大軍。大力推進畜牧碳中和工程試點,在全省選擇3個企業開展節能改造,以新能源技術降低畜牧業能源消耗。
(二十九)加強畜牧宣傳工作。要把宣傳作為重塑畜牧系統形象的重要抓手,在全省上下廣泛開展一場大宣傳活動。大力總結宣傳山西省在畜產品保障、畜牧業轉型發展、飼草料發展、疫病防控方面好做法、好經驗,以亮點工作提高山西畜牧地位。舉辦生豬、家禽、牛、羊、飼草高層論壇,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和企業參加。推出一批優秀人物、優秀企業、優秀產品,利用媒介廣泛宣傳,為山西產品走向全國、全球營造氛圍。要將畜牧宣傳工作作為考核內容,年底予以加分表揚。
(三十)加強政風行風建設。以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為契機,在全系統深入開展整黨風轉政風轉行風活動,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完成一產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硬任務。深入開展下基層入企業大服務活動,省市縣聯動到養殖集中區、養殖場戶,一地一企進行指導,全面宣傳生豬、飼草、防疫等國家和省扶持政策。深入開展畜牧獸醫監管體制、檢疫監管、放管服后飼料獸藥監管現狀、牧業翻番等四項調研,堅持問題導向,把準問題癥結,形成解決建議,以優秀調研成果為省委省政府提供依據。
圖片圖片圖片圖片
圖片
信息來源:山西省農業農村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