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牧專家泰山論道共同探討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1年4月17日,2021首屆中國農牧品牌泰山峰會在山東泰安開幕。數十名行業專家、農牧系統政府領導齊聚泰山腳下,為農牧行業進言獻策,與數百名農牧行業企業家共同探討新時代農牧行業高質量發展之路。本次峰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泰安市農業農村局指導;中國食品報社品牌農業戰略推進中心、中國畜牧業協會主辦。旨在深入貫徹和落實鄉村振興國家戰略,堅定推進品牌強農、品牌強國國家發展計劃,以“科技賦能農牧、品牌成就價值”。
中國食品報社品牌農業戰略推進中心主任劉鑫淼主持大會。峰會邀請了中國畜牧業協會書記、秘書長、原農業農村部全國畜牧總站黨委書記何新天,中國農科院飼料研究所所長戴小楓,中國食品報社副社長李紅文,中國肉類協會副會長高觀,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強德,中國畜牧業協會培訓部主任張曉峰,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業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韓志輝等行業領導、專家以及濟南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二級巡視員韓劍俠等山東省的多地市農牧相關單位領導參加。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張曉平,荷蘭農業協會郭晶晶等100多家大型涉農協會及農牧企業代表出席本次峰會。
泰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姜士科致歡迎辭
姜士科首先代表泰安市農業農村局對本次大會的召開及各位領導的到來表示感謝,姜士科表示,本次大會的召開是全面展示泰安市農業品牌建設成果的大舞臺,也是加強溝通交流擴大品牌影響的大平臺,必將為泰安市農業品牌發展激發新活力,提高新動力,創造新契機。
中國食品報社副社長李紅文為本次大會致辭
李紅文副社長表示,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鄉村振興、農業現代化是目的,產業興旺,品牌強農是手段。當前“科技引領、品牌振興”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已成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中國食品報社依據國家戰略部署,早在2018年就特別成立了品牌農業戰略中心,旨在依托國家級媒體平臺和行業資源,為我國鄉村振興事業做出貢獻。
中國畜牧業協會書記、秘書長何新天主題演講
《十四五規劃農業產業升級發展方向》
何新天書記表示,目前外部環境將更加錯綜復雜,依靠國內資源發現畜牧業的約束日益趨緊,依靠進口調劑產品余缺的不穩定性明顯增加。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畜牧業并做出重大部署。《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十四五畜牧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期間我國畜牧業現代化要取得新的進展,畜牧業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要率先實現現代化,畜牧產業素質、質量效益和競爭要進一步加強,要圍繞保供給、強安全、優生態、促發展目標。要加強建立現代養殖體系,全面提升畜禽種業發展水平,要大力發展生豬、家禽、奶業、肉牛、肉羊、特色畜禽及飼料產業。
中國農科院飼料研究所所長戴小楓主題演講
《無抗飼料與健康畜產品打造》
戴小楓所長表示,調查發現,我國歷年來所發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70%以上發生于肉蛋奶等動物源性食品。為保障食品安全,2018年5月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宣布全國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正式啟動實施。我國畜牧業要因地制宜使用中藥,利用藥食同源解決我國畜牧業疾病問題。
中國畜牧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強德主題演講
《中國農牧產業結構變化和趨勢特點深度分析》
劉強德副秘書長表示,去年疫情加速了對大數據的認知,催生了數字化的加速應用,企業家普遍認識到數字化轉型是大趨勢。我們在數字化時代與世界是同步的,而且在應用層面還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實現了加速應用。所以,我們不能僅僅將數字化與智能化當成是一種技術或者工具的應用,它代表了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是適應現代海量的、碎片化、實時性、多場景客戶需求的價值創造與獲取方式的革命,是農牧生產與品質生活的“人機物”三元融合的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產業組織方式,甚至是新的生活方式;對中國農牧企業而言,數智化既是全新機遇,也是全新的挑戰。
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大中華區首席代表張曉平主題演講
《美國大豆產業助力提升農牧產品的品牌價值》
張曉平代表表示,20年全球大豆消費量增長46.4%,中國大豆消費量增長73.8%,美國推出的SSAP(美國可持續大豆保障計劃)占比逐漸增高,該計劃提出一整套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且提升企業競爭優勢,促進全球大豆生產更可持續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全球需求。
山東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桂國主題演講
《復合植物多糖對動物健康及肉品質改善機制研究》
張桂國教授表示,膳食纖維是一種可控的日糧信號通過調控腸道微生物組和代謝組影響機體代謝、生產性能及肉品質,植物多糖可對畜禽身體產生抗氧化作用、產生短鏈脂肪酸、調控糖脂代謝、靶向調控糖脂代謝相關微生物豐度,從而提高養分利用率來改善肉質。動物營養的方面研究應當得到畜牧行業的高度重視,并投入生產應用。
農業農村部農產品加工業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韓志輝主題演講
《農牧業產業鏈價值再造》
韓志輝博士表示,農產品核心問題是如何產生高價值,在新經濟環境下需要雙向的價值再造。一方面需要通過供給側的改變,創造新的品類,叫屬類再造。另一方面要創造新的價值,雙向的創新和創造才能夠有未來,這就是雙定位理論。消費心理及認知價值提升,是品牌農業的無形價值,更側重于占領消費者心智,構建誠信體系,表達消費承諾,創造品牌價值,帶動中國農業在競爭中發展與成長,積累競爭優勢,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中國肉類協會副會長高觀主題演講
《中國肉類產業發展概況及趨勢解讀》
高觀副會長表示,2020年全國豬牛羊禽肉產量7639萬噸,比2015年的8371萬噸減少了732萬噸,下降8.8%。主要為豬肉減產,造成牛羊禽肉產量上升。和2019年相比,2020年豬牛羊肉價格漲幅分別接近50%、14%和9%,居民家庭人均畜肉類支出增長36.5%。畜肉類支出增幅低于價格漲幅,顯示居民家庭畜肉購買量有所下降。 未來五年到十五年,為了確保重要農產品供應安全,必須下大力氣解決“三農”問題。對肉類產業來說,首先是解決生豬產能恢復問題,同時要積極發展牛羊禽產業。
中國食品報社品牌農業戰略推進中心主任劉鑫淼主題演講
《特色畜禽品種區域品牌打造與產業高質量發展》
劉鑫淼主任表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是指在一個具有特定自然生態環境、歷史人文因素的區域內,由政府或相關行業協會持有,由若干農業生產經營者共同使用的農業品牌。該類品牌由“產地名+產品名”構成,產地應為縣級或地市級,體現為集體商標或證明商標。品牌核心價值是指某品牌主體所獨有的,即不易被競爭對手所模仿,又能夠得到公眾的廣泛價值認同,同時還可以長期保持的絕對競爭優勢。政府需要善于利用“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農牧業產業賦能。
中國十大品牌專家雍雅君主題演講
《新商業環境下,肉類食品品牌化趨勢》
雍雅君老師談到,頂級品牌的成功,不是因為它們做得更好,而是因為它們與眾不同,給了消費者相信的理由,讓人們拋卻理性,跟隨心靈的召喚。故事賦予品牌足夠的深度和意義,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深度信服的理由。直達人心,直達靈魂,讓消費者心甘情愿終身相伴。農牧行業應打造屬于自己的頂級品牌。
泰安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王民做主題報告
《“泰山茶”高端區域品牌打造經驗》
王民副局長介紹,泰山茶歷史悠久,從唐朝以來就有種茶的記載。近年來在泰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泰安市農業農村局按照不斷提升泰山茶產業化發展水平。同時充分發揮泰山這一獨特優勢,促進泰山旅游與泰山茶文化有機融合,叫響“國山圣水茶禮天下”的泰山茶品牌,以泰山茶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農牧行業相關專家表示,2021首屆中國農牧品牌泰山峰會的成功舉辦,對于推動我國未來農牧業發展,對“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積極意義。(李坤)